Monday, March 7, 2011

做自己

做自己,確實很難,也沒有多少人可以用勇氣在充滿輿論壓力的圈子中,勇敢地做自己。也許,很多人會問:到底什麼是做自己?

我無法說出一個大道理或方程式,但是我很明白做自己,就是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,不要害怕去承擔一切後果,更不要害怕自己被孤立。

一場10多天的補選工作,讓我真正體驗到什麼是做自己,究竟做自己開心,還是選擇合群比較開心。我明白,做自己會比較開心,因為勉強自己去合群,最後只會覺得憂鬱,因為“群”里的人不會關心我的感受。

作為一個媒體工作者,稍微有責任感的都會問自己,究竟什麼時候是對,什麼時候是錯。而對與錯,並不完全因報館不同而必須有不同,至少有那麼一些原則,是可以共同使用的,不是嗎?

與別的工作不同,媒體工作者有選擇的自由,同一件事到底要怎麼向公司交代,我想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。

不過,我深深覺得,這個圈子裡早就沒有是與非。只要你勇敢地傳播自己的理論,久而久之就有很多站在你這邊,因為他們可能是局外人,也可能是表面支持,隨意給你一句鼓勵,但你就會很容易樂得接受,以為自己真的是對了。

這是很危險的一種現象,但是沒人這麼認為,也許根本沒人認真過。

其實,我沒有興趣與別人爭辯,在某件事情上究竟是對還是錯,我寧願自己不斷地思考,一次比一次地看清楚事情的是、非甚至灰色地帶。

沒辦法,這是自己慢熱的性格使然,我不擅於辯論,但是我可以努力地長時間去消化一件事,去分析自己的感受,最後確定自己的感覺。

--說點軟性的吧。--

某個晚上,我就站在一群故友後面,觀察和思考。

她、她、他、她、她、他……說不清多少個人,都在談笑風生中。過去,我會認為這些都是虛情假意,大家都在過表面的應酬生活,我不屑,我討厭,所以我黑臉。

不過,現在我開始明白了。也許,這就是一種非常普及化的生活方式,卻是一種只有我不能接受的生活方式。大家可以那麼自然,似乎誰也沒仔細研究真心真意這四個字,出外卻時時刻刻那麼合拍,可以聊天吃飯工作玩樂開心。

除了我。站在人群中,毫無表情,思考著一堆的大道理。也許在別人眼中,這是我活該得到的下場,也許全世界就只有我最奇怪,最不合拍,最惹人厭。

我看著某位故友的言行舉止,那麼自然地講話,一時搞笑、一時溫柔、一時體貼、一時嬌嗔,真的覺得很陌生。不過,我也開始看到了另一個層面:這是故友選擇的生活方式——圓滑。

不同的是,故友以前不圓滑,不同的是,故友以前任性無禮,不同的是,故友以前只愛自己,有時因早起而黑著臉,甚至一遇到煙味就會露出鄙視對方的樣子,就是那麼任性妄為不管別人的一個人。這樣一個不虛偽不圓滑的人,反而對上了我的頻道,因為我同樣假不了。

現在的故友,卻是扎起馬尾笑容滿臉,穿梭人群中毫不扭捏,時而幫別人做些瑣碎的事情,時而低頭認真閱讀,不管男女新的舊的朋友,都一律能打成一片,甚至打情罵俏也行。平日任何人拜託故友打包飯也行,煮飯也可以,駕車載人都一律不拒絕。

諷刺的是,今天的故友,別人都能接受了,反而是我不能再被接受。同樣的笑容,我已經完全不認得,那個瞇起眼睛笑得露出兩個梨渦、自嘲立志做諧星的太陽花,其實已經是三年的過眼雲煙,那一種純真早已變成我自以為是的往事解讀。

同樣的一件事,故友不認同我,今天卻可以笑臉盈盈認同別人,我親眼目睹的頓時,感到不解。但是後來我也明白了,是我的錯。不是我做錯,只是我是錯的人,不適合這樣做。也許,太多因素了。

那一刻,我真的頗有感觸的。只是,我已經放下了往事,今天的我純粹樂於思考,不斷不斷地反省和檢討自己,最終目的也只是希望自己開心生活,很正面很善良地繼續往前走。

換個角度想,若今天我還是一如過往地跟大家嘻嘻哈哈在一起,那我應該會覺得很空虛,就好像當年我每次吃喝玩樂回家後,抱著自己的雙臂感覺空落落,找不到重心,且重複地失落著。

我很肯定,堅持做自己真的沒有錯。嗯,我會繼續努力。

1 comments:

ID said...

很感動樓上兩位女生的談話,加油!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