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, December 31, 2010

2010年12月31日

下午5時18分

雖然還在工作,但辦公室氣氛不錯,我也交了五六篇作品,心情開心。

吃了MAMEE泡麵,吃了小餅乾,喝了中國茶,哇,人生一大樂事也。

此刻,腦袋有點空空,但心情還是很愉快。

很快,2011年就要到來,小孩要繼續努力,活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。

Sunday, December 26, 2010

渾渾噩噩又懵懵懂懂地,我過了7天的假日。

Monday, December 13, 2010

領悟

當你還在為往事咬牙切齒,有意無意地明嘲暗諷時,我已經挺起胸膛,堅持自己走了很久的路,久到幾乎忘記你的存在。

其實人生的價值在於自己是否開心,而不是看到別人不開心,執著於別人比自己好不好,又有什麼意義呢?

我是在某時某刻想起這個道理的,我想得通所以就來寫幾個字,絕對沒有明嘲暗諷的意味,哈哈!

Sunday, December 12, 2010

《刑警》·Stone Sir


溫馨提示:欲看《刑警》的朋友,請不要繼續往下讀,免得給我講到什麼新鮮感都沒,呵呵。

用了兩個星期時間追看《刑警》,昨晚終於把30集看完,心情至今還是不能完全平復,有一種心痛的感覺迴盪著。

心痛Stone Sir的執著和下場,迷惑好人與壞人之間的差別,思考何謂正義和法律間的平衡,感動於Stone Sir對老婆的一往深情,更深深迷倒在黃日華精湛的演技中。

從來沒想過,會欣賞黃日華這演員,雖然小時候第一部看的TVB連續劇就是他主演的《義不容情》,但對他印象就是有點江湖老大,煙抽很多又不好看那種,應該不是我口味的類型。但是我錯了,《刑警》一開場便以他的遭遇為主題,我還是抱著平常心觀賞,但是他走出被告欄,與闊別15年的妻子擁抱時,我突然紅了眼眶!就這樣陷入其中……


是什麼樣的魅力,讓我會被中年人的感情打動?應該就是黃日華的那一股深情,有著一雙大眼睛的他,即使頂著一對大眼袋,也遮蓋不了那一股專注的深情。49歲的他,再度復出拍連續劇時,已是一副歷經滄桑的模樣,很有味道,而Stone Sir的角色,內心極度複雜,緩慢而深沉的,但也被他演活了。

Stone Sir其實是好人,至少我這樣覺得。平白無故做了15年牢獄,讓他覺得現有法律存在太多漏洞,使許多壞人受到應有的制裁,出獄後當回警察的他開始變得偏激,最後把自己當作地下判官,數度濫用私刑解決犯錯者,卻意外殺害了好人,走上這條不歸路。但是說到底,他是好人,沒有傷害無辜的人啊。

可能有些觀眾會很恨Stone Sir,但我由始至終都沒有對他反感過。我太明白這種感受,我們在現實中也會很不忿壞人的逍遙法外,但由於我們天生善良不害人,於是只能默默忍受,但如果執法權掌握在我們手上時,誰又能擔保我們會完全交給法律來做呢?所以我一直覺得,刑警講的是生與死的判決,縮小來看社會、辦公司、朋友及家人,又何嘗不是處處存在“不公平”的局面?重點在於自己如何去處理,如何克制自己不走上歪路。

說回刑警,確實是一部拍得很好的連續劇,可說是少有的緊湊、完整、認真及有意思的TVB產品,原來編劇與《尋秦記》是同一人,難怪都那麼環環相扣,非常吸引人。刑警講的是警察處理刑事罪案的過程,少不了許多罪案發生的場面,看得我是心驚膽跳,根本不敢獨自一人看到深夜,有些情節還真是令人屏住呼吸,很緊張。

我覺得最後三四集是最扣人心弦的,尤其重點放在Stone Sir的心態轉變,開始把偏激思想付諸行動,我會覺得很可怕,又想知道他下一步要幹嘛。如果你問我最喜歡的一幕,我應該會選Stone Sir誤殺同僚後,一人躺在車輪下又內疚又憤怒的那刻,偏偏這個時候老婆打來問是否吃飯,他馬上哭得不能自己。就好像一個迷失的人,在幹下一連串錯誤行為後,突然被家人喚醒的複雜感覺,身材不矮小的他瑟縮在車底下,那種感覺……我看得心都痛了起來。


哭了過後電話響起,是Mad Sir的電話,他發狂似怒摔電話,怪責一切都是Mad Sir造成,這一軟一硬之間的心情轉變,黃日華真的拿捏得很好,完全感覺到他花心思專研這角色3個月是真的。如果多一分會浮誇,少一分就不到位,但老戲骨就是老戲骨,剛剛好。

還有一幕也是我非常喜歡的,就在他準備去殺最後一個人時,離了婚的老婆開口要複合,一家人移民外國時,那已被仇恨蒙蔽良心的他一聽到此話,眼眶就馬上泛淚,彷彿在說“早知這樣,我不要走到這一步”,緊緊抱著老婆,哭紅眼睛,相信內心感觸良多,我也紅了眼眶。

他,明明就是好人,一個非常愛妻子的男人,一個有使命感的警察,也是一個堅持天理公平的普通人。只是,他是執法者,不應該將法律操縱在自己手上,而是將壞人拘捕交給法庭審理,他受不了這個硬邦邦的“道理”,於是走火入魔,走上絕路……

結局,我不曾想過是這樣的,但是看到結局時,還是很震撼。很心痛,很同情Stone Sir,同時很佩服黃日華的演技。難怪有網友說,看了刑警後才明白無線為何要打壓這部戲,因為它確實是一部好戲,張力十足,演員表情,《義海豪情》和《公主駕到》如何相比!(當然,我覺得刑警和義海豪情是不能比較的,因為故事及背景完全不同)。

已經很少有連續劇能讓我真的完全投入去看,有機會,我還想再看一次,好好投入去看刑警的是非黑白,再感動及感觸一次。(不好意思,我寫得有點亂七八糟,就當作是《刑警》感想集合篇吧!)

Wednesday, December 1, 2010

Westlife GRAVITY


結論:反复聽了幾遍Gravity,腦裡冒出的總結是:不再經典。
這是好事,Westlife不再是坐在圓凳子上唱情歌的愛爾蘭偶像男子組合,而是出道耕耘12年後繼續努力,並試圖衝出框框邁向轉型的男子歌唱組合。在全程參與專輯製作和創作的前提下,Westlife選擇走向比中板情歌的路線,並注入了舞曲的元素,但又不至於如Backstreet Boys的<Unbreakable>這般完完全全以舞曲為路線,把Nick Carter換作主唱,Brian和AJ居次,然後選擇將Mark換作主唱,由Shane擔任副唱,否則驚嚇度可能100分(12年了,改變太大會令人驚嚇多于驚喜),還會導致弄巧反拙。
不過,喜歡Westlife的人,會很滿意這張專輯的轉變;特為Westlife中版情歌而來的人,可能會覺得失望,就視乎個人心態。
如果說<Where We Are>突顯Westlife是主唱+合唱+和音的優秀多重組合,那Gravity應該會是獨唱+合唱+和音+舞蹈的多元化專輯,交足誠意之餘,也為下一張專輯的轉向留下伏筆。
希望下一張(第12張新專輯),可以走向100%原創,相信那將是對Westlife本身和歌迷的一份很好禮物。

1. Beautiful Tonight:
第一感覺是:此歌完全突顯Mark的歌唱技巧,特別是中段開始,感覺就是他在飆高音快歌(其實他肯定不覺得是高音),聽得很過癮。Shane的音域偏向中低,所以在唱快歌方面可能會比較吃虧,並不是沒有能力,而是在營造氣氛方面,Mark的歌聲還是佔優勢。
無論如何,這是一首很熱鬧的結婚歌曲(Shane說的),惟它確實並非我的杯中茶,而且,我不是很贊成發單曲。


2. Safe:
這是幾年來首度出現的原創主打歌,雖然很Westlife式,但是無論是詞、曲、編排甚至意境,還有MV的拍攝,都一再顯示了Westlife想要回歸原創流行音樂的決心,身為歌迷者一定會特別喜歡和珍惜,所以到目前為止我還是百聽不厭。
記得第一次聽時,被Shane接近岔氣的副歌部分嚇壞了,還以為他的聲音怎麼了,但原來這充其量是一種歌唱技巧和情感表現,看他現場演繹時就深深被打動,同時為自己對歌唱技巧的認識感到汗顏。它是,第二遍副歌後突然低八度的唱法,為歌曲帶來一個高潮前的緩衝點,完全不突兀,反而令人感到舒服,高潮迭起的鋪排很有現場感。
對於這首歌,我給予很高的評價——直逼五顆星的完美!


3. Chances:
Chances=抒情搖滾+翻唱歌曲。前者可接受,後者令人有點抗拒。沒有這個必要,畢竟這歌並非特別出色,也不是朗朗上口的,而且將其編排在第三首歌,顯示了Simon Cowell對Westlife的一定控制權還是存在,惟用了比較婉轉的方式,沒有將它列為第一單曲。
一首編曲音量大於歌聲的搖滾歌,難以呈獻Westlife的歌喉和技巧,慶幸的是在情感表達方面,Westlife還是保存了他們的這個強項,於是聽著聽著聽著……還是會覺得自己被一股悲傷籠罩著,緩慢而沉重的。
個人佩服的是Westlife的確是敬業的歌手,即便心裡抗拒,但還是接受了這樣的安排,並用心把它唱好,非常難得。只是希望這是最後一次的妥協,好嗎?


4. I Will Reach You:
這是一首很棒的原創歌曲(Mark參與創作),輕快且富有激勵性,相信會是下一支單曲,尤其Westlife不想專注于慢板情歌時,這會是一個選擇。
這類節奏性強的歌曲,一樣可凸顯Mark的歌唱技巧,快而準地表達情感,而且年輕化不沉重,為這張專輯加了分,如Kian所說:做得好,Mark!


5. Closer:
很容易聽入耳朵、記在心裡及朗朗上口的歌曲,前段部分感覺有點傷悲,但是Shane的聲音很堅固地馬上打入我的心,讓我留下深刻印象。
值得一提的是,它是Westlife四人有份參與創作的歌曲,夾雜著搖滾元素的編曲方式,令這首歌變得生動,但沿著一貫的Westlife歌唱編排方式,第一段Shane、第二段Mark、第三段Shane、第四段Shane/Mark……讓這首歌保留了Westlife情歌元素,但卻帶來新的驚喜。
如今,我的腦海裡一直想起Come on get closer和Tonight tonight tonight……說不朗朗上口,才怪。呵呵。


6. The Reason:講到這首歌曲,不得不慎重下筆。沒錯,它是一首翻唱歌曲,而且曲齡一點都不長,相信很多人還是會有疑問:“有這個需要嗎?”是的,沒有這個需要。只是我個人一直都喜歡這首歌,正如當年的What About Now一樣,原創是很贊的,現在是換了自己的偶像來唱,帶來不一樣的感覺。
尤其,我喜歡Shane的演唱方式,由低至高,編曲呈獻重重的搖滾味道,其實是很舒服的。
這是一首好歌,我喜歡,但礙於支持原創的原則,我真的寧願它是B-Sides,這樣我比較可以光明正大的喜歡著。


7. Tell Me It's Love:
喜歡這首歌曲,儘管一開始是由Mark主唱,少了深情卻多了高昂的刺激感,可能更容易打入聽者的心。
驚喜的是歌曲中段出現Nicky獨唱的聲音,這是不錯的編排,因為上一張專輯完全聽不到Nicky和Kian的聲音,有點小失望,因為我一直覺得是時候做些改變,不至於太大,但可以多點嘗試,發掘四個人的強項,然後充分展現出來。至於這次Nicky的表現,我覺得很不錯,很驚喜!
無可否認,這是一首很豐富的歌曲,演唱會曲目應該少不了它。


8. I Get Weak:
一開始,Shane用一種哽在喉頭的傷悲嗓子唱著,心裡湧起很震撼的感覺。“I know it's not wise to leave myself so open ”、”And everything that's been keeping me together“這兩段的旋律,有點出乎意料之外,但反而令人對這首歌留下印象深刻。
中段副歌後出現Kian的低音,這也是一個很不錯的轉折,特別是在“But”後突然由Mark接下去飆,利用這種反差呈獻歌曲,倒是Westlife專輯中少見的安排,我只能說:贊!


9. Before It's too Late:
Mark的獨唱,令我想起Talk Me Down一曲,雖然兩者風格迴異。但是我無法很客觀地評價這首歌,皆因Shane的歌聲在我心中已經無人能取代,加上我偏向愛好中低音(如陳奕迅類),所以它實在很難打動我。
(題外話,不知道怎的,總是想起What About Now裡的歌詞“baby before it's too late”,也許是情有獨鍾,哈哈。)


10. No One's Gonna Sleep Tonight:
不錯的一首舞曲,是我對這首歌的評價。沒有特別愛好,也不會覺得不好聽,就是沒有一股感動的心情。我發覺Westlife專輯的特點,就是在最後三四首歌曲通常比較“低調”,除非個人喜好使然,否則總是難令人矚目。在我心中,這首歌曲差不多是處於這樣的尷尬階段。


11. Difference In Me:
反反复复聽這首歌,不得不說這是我個人最愛的一首歌,尤其Shane以中低音呈獻這首歌,輕輕鬆松像夏天吹著的風,有點調皮地有點低音地,低低地反复呢喃著,就像一股性感的磁性嗓音在耳邊訴說著,完全融化我的心。
很少見的歌曲風格,也不曾聽過Shane唱過類似歌曲,所以特別驚喜,相信是製作人特別為他打造的獨唱曲,那種哽在鼻喉間的聲音,很像早期的Shane,很可愛。
另外,比較起洩露歌曲<Beautiful in white>的假音和高亢唱法,兩者算是各有千秋,完全不一樣的Shane獨唱歌曲。


12. Too Hard  To Say Goodbye:
當編曲音樂一響起,瞬間有You Raise Me Up的錯覺,一種很經典Westlife歌曲的感覺油然而生。當然,歌曲意義在於這是Kian和Nicky為逝去父親所寫的緬懷歌曲,令人覺得很感動,特別是歌詞的部分,句句令人心疼——too hard to say goodbye。
此類四個人輪流唱的分配可謂恰到好處,很用心的一首歌,相信會成為Westlife心中經典。另外,
我覺得Kian的聲音很贊,Nicky則有刻意修飾其沙啞聲,來表達懷念之情的可能性,令人聞之動容。(只是不知為何,當時即刻錄製的Please Stay,卻一直比這首原創歌曲更能讓我全身其雞皮疙瘩。)

Sunday, November 28, 2010

關于邏輯的故事

最好戰績:23比0,對手棄權!
最近愛上玩黑白棋游戲,尤其是iPhone 4的版本,經常在空閑時就跟阿壽借來玩,還真是玩得不亦樂乎。

這個很考棋藝和思考能力的游戲對我而言,卻是好像要思考其實不能思考的游戲,我總是在隨心所欲之下,好像很認真地思考如何走下一步棋。

玩了一段日子后,我的天份開始被挖掘出來,然后慢慢地也得到阿壽的肯定,那就是我這個小孩,確確實實是一個缺乏邏輯思考的小孩!

明明黑白棋道理和技巧是這樣,我卻是聽了別人說100次都聽不進耳,也看不到棋的下一步在哪里,我只是知道要把白的變成黑的,這里可以變、那里可以變、盡可能吃掉對方的棋,如此這般地白撞下去即可。

不過,我真的可以贏的哦!而且還把對手逼到投降,目前最好戰績是23比0,手機本身是0呢!真是憨憨吃天公的經典例子,我自己都覺得了不起,呵呵。

笑話過后,我開始思考更多,其實我缺乏邏輯的層面又何止在于黑白棋,就連道路方向感也缺乏,更遑論玩其他象棋、西洋棋、鋤大D、UNO和麻將了,一定是同樣的條例問了又問,永遠都記不住。

更糟糕的是,拍照也是如此。不管告訴我多少次要考慮的層面和角度,還有構圖和設定,我似乎都不記得。我唯有靠自己多用心,以用多就習慣的道理繼續邁進。

這樣的人,當然沒有音樂細胞,缺乏節奏感,音準也要多苦練才行,更遑論運動項目,必定不在行。

寫到這里,別以為這樣沒有邏輯的我是活得消極的小孩,我反而覺得很可愛有趣,我就是沒邏輯嘛,要我怎樣?

也許,我就注定了是習文不能習武,所以我愛文字和網絡,而且我一直都相信,我是快樂徜徉其中,一點都不受邏輯不邏輯的影響。

Friday, November 26, 2010

又,換裝

毫無預警的,我又為《瑋瑋看天下》換了新裝,驚喜吧?

其實,我是為它尋找合適的聖誕裝,可惜一直毫無所獲。突然間看到這個,覺得蠻酷的外表,於是忍不住就換了,呵呵!

最近沒什麼東西要記錄,可能是工作太忙了,有點想不起要寫什麼的感覺。

Sunday, November 21, 2010

藝術のWestlife

週日晚上有空閒時光靜下來瀏覽網海,網絡連接速度偏偏一直出錯,我唯有隨心所欲製作了幾張藝術照,這次主角不再是小孩自己,而是她最愛的Westlife。

其實,出來的效果離自己想像中的美感差很多,畢竟不是正宗的Photoshop製作而成。不過沒關係啦,騙吃騙吃,主要還是雅俗共賞嘛!^^

最愛老頭,所以一定是老頭為主,呵呵。

蠻喜歡冷調色系的感覺。

My man - SHANE FILAN

Nicky Byrne

Kian Egan

Mark Feehily

覺得這張很普通,嘿嘿。

這是我從影片上截出來的,個人很蠻喜歡的。

藝術のWestlife

週日晚上有空閒時光靜下來瀏覽網海,網絡連接速度偏偏一直出錯,我唯有隨心所欲製作了幾張藝術照,這次主角不再是小孩自己,而是她最愛的Westlife。

其實,出來的效果離自己想像中的美感差很多,畢竟不是正宗的Photoshop製作而成。不過沒關係啦,騙吃騙吃,主要還是雅俗共賞嘛!^^

最愛老頭,所以一定是老頭為主,呵呵。

蠻喜歡冷調色系的感覺。

My man - SHANE FILAN

Nicky Byrne

Kian Egan

Mark Feehily

覺得這張很普通,嘿嘿。

這是我從影片上截出來的,個人很蠻喜歡的。

Saturday, November 20, 2010

馬赫懸崖

Cliffs of Moher,位于愛爾蘭Galway

近距離看一下,wow~
有沒有覺得這個懸崖即漂亮又似曾相似呢?沒錯,它就是Westlife拍攝My Love音樂錄影的場地!老實說,真的是很壯觀的一個地方。

My Love畫面之一
我是在最近無意間看到歌迷特為Westlife而去找它的照片后,才注意起這個地方,真的很漂亮哦,且看那澎湃的浪花、深藍色的海水和高高的懸崖,簡直堪稱鬼斧神工!

以下是小小介紹:
馬赫懸崖在愛爾蘭島中西部的最邊緣,面向浩瀚無際的大西洋。馬赫(Moher)這個地名也有意思,中間如加個字母T,就成爲Mother,那就是“母親的懸崖”了。整個海岸如同是被斧劈劍鑿一樣,均是筆直高高地矗立在大洋邊,懸崖最高處距海平面200多米,極爲雄偉壯觀。

馬赫懸崖是讓人歎爲觀止的,它由地殼變動和大西洋駭浪驚濤無數年沖擊而成,是大自然令人歎爲觀止的傑作。斧劈刀削般的懸崖奇特地顯現出密密的層次,彷佛是一部部千古巨書。

呵呵,中國網站所介紹的遣詞用字,真的是太好了。我太久沒沉浸在文學里,真的退步了。但是無論如何,我會努力。我想,要走回感性文字里越來越難,因為blog的口語化和隨心所欲,已寵壞了我(們)。

(完全離題中)

馬赫懸崖

Cliffs of Moher,位于愛爾蘭Galway

近距離看一下,wow~
有沒有覺得這個懸崖即漂亮又似曾相似呢?沒錯,它就是Westlife拍攝My Love音樂錄影的場地!老實說,真的是很壯觀的一個地方。

My Love畫面之一
我是在最近無意間看到歌迷特為Westlife而去找它的照片后,才注意起這個地方,真的很漂亮哦,且看那澎湃的浪花、深藍色的海水和高高的懸崖,簡直堪稱鬼斧神工!

以下是小小介紹:
馬赫懸崖在愛爾蘭島中西部的最邊緣,面向浩瀚無際的大西洋。馬赫(Moher)這個地名也有意思,中間如加個字母T,就成爲Mother,那就是“母親的懸崖”了。整個海岸如同是被斧劈劍鑿一樣,均是筆直高高地矗立在大洋邊,懸崖最高處距海平面200多米,極爲雄偉壯觀。

馬赫懸崖是讓人歎爲觀止的,它由地殼變動和大西洋駭浪驚濤無數年沖擊而成,是大自然令人歎爲觀止的傑作。斧劈刀削般的懸崖奇特地顯現出密密的層次,彷佛是一部部千古巨書。

呵呵,中國網站所介紹的遣詞用字,真的是太好了。我太久沒沉浸在文學里,真的退步了。但是無論如何,我會努力。我想,要走回感性文字里越來越難,因為blog的口語化和隨心所欲,已寵壞了我(們)。

(完全離題中)

Wednesday, November 17, 2010

聽侯文咏的共鳴


抱著一顆怕疲累的心出席台灣作家侯文咏的講座,見見這個中學時期曾崇拜的作家,沒想到卻得到意外的收穫。

當然,我不是指排隊簽名的那種收穫,而是心靈的收穫,可能也不算是收穫,而是一種共鳴。

認識侯文咏這個作者,是從其《頑皮故事集》和《淘氣故事集》開始,當時候的他是麻醉醫師兼作家,覺得他寫這些兒時回憶非常生動,人物趣事很可愛。記得過後推出什麼《大醫生小醫師》之類的書籍,太過正經而接受不了,剛好同時期冒出一個峇株巴轄的醫生作家歐陽林後,我就沒再看侯文咏的書了。

隔了超過10年後,今晚聽他用兩個小時來闡述人生經歷,竟有深深被打動的感覺,原來讀遍醫學萬卷的博士,也會覺得人生成就不在于金錢、地位或權利,而是在於幸福與快樂。他說,人生是一個時間的過程,不是叫你去擁有什麼,應該是感受什麼。

侯文咏在念醫學系的時候,一直在跟自己內心拉鋸戰,究竟要當作家對自己誠實好,還是當醫生符合所有人的期望和眼光好。對此,我覺得很有感觸,因為我也曾經那麼想要當作家,而且是中學接觸侯文咏、劉軒、張曼娟、吳淡如等作家的時候。(唉,光陰似箭,轉眼10年去了。)

36歲那年終於放棄了麻醉主治醫生的職位,因為他受不了了,兼做作家及教授的生涯讓他覺得對不起每個人,尤其對不起病人、作者和學生,因為無法全心全意對待每個對象。那種理性與感性的角色交戰,我完全明白。

還有,我聽了感受最深的是他說主治一名14歲癌症病人的故事,真的還差點流淚了。
故事是這樣的:這名病人讀者接受其他麻醉師的麻醉治療時,總是喊無效,但每每侯文咏帶著一班學生來看他時,他就什麼麻醉藥都有效,而且馬上會覺得不痛,令侯文咏漸漸陶醉在這種虛榮感。但是病人去世前,托姐姐在他走後私下轉交一包東西給他:竟是所有的麻醉藥!

他才明白,原來這病人一點麻醉藥也沒吃。正當他陶醉在自己的權威還有當醫生的“冷酷=專業”理念時,這名病人其實是用他的生命來成全侯文咏的虛榮心,結果侯文咏沒辦法在他臨終前見其最後一面,在得知真相後大哭了二三十分鐘。這故事很戲劇性吧,但我覺得他不是說騙話,因為他的聲音也低沉了。

然而,麻醉師的角色也讓他越來越接受不了,往往是那個讓小孩失去意識以動手術,卻永遠無法再醒來的人……

不知道為何,這些當醫生的經歷非常動人心,也許它就是與死亡太接近了,而侯文咏確實如他自己自嘲說的“溫文儒雅”,他平淡的語調卻略帶幽默的語氣,大部分時候把氣氛弄得輕鬆,但是我卻覺得非常沉重,因為這樣內心感性又充滿文學性的人,當醫生肯定很痛苦吧!

他說,5年裡大概送走接近500個癌症末期病人,但是每個病人臨終前向他聊起的心事,沒有一個是在乎金錢、權利或地位,而是在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譬如想參加女兒婚禮、想跟誰道歉,自己是不是好爸爸、想感謝誰、自己在別人眼中到底好不好之類的,相信他也因此而看開了,懂了。

他說,只要活在這世界上,能夠帶給別人一點點歡樂,那就是有活著的價值。我覺得很對,這種很抽象的東西可能平常聽起來都覺得是不可能的,但今晚真的覺得他是說真的。我一直覺得人生應該以感覺為主,我想他應該跟我一樣吧。

其實寫到這裡,我發現有點詞不達意,我要寫的共鳴可能是更多,但是我僅能以敘述的方式記錄,也許也就是說,我離作家的夢已經很遠了。

但是沒關係,至少我努力去感受所謂人生,我也懂得人生的幸福和快樂是什麼,因為我聽懂侯文咏說的故事。

聽侯文咏的共鳴


抱著一顆怕疲累的心出席台灣作家侯文咏的講座,見見這個中學時期曾崇拜的作家,沒想到卻得到意外的收穫。

當然,我不是指排隊簽名的那種收穫,而是心靈的收穫,可能也不算是收穫,而是一種共鳴。

認識侯文咏這個作者,是從其《頑皮故事集》和《淘氣故事集》開始,當時候的他是麻醉醫師兼作家,覺得他寫這些兒時回憶非常生動,人物趣事很可愛。記得過後推出什麼《大醫生小醫師》之類的書籍,太過正經而接受不了,剛好同時期冒出一個峇株巴轄的醫生作家歐陽林後,我就沒再看侯文咏的書了。

隔了超過10年後,今晚聽他用兩個小時來闡述人生經歷,竟有深深被打動的感覺,原來讀遍醫學萬卷的博士,也會覺得人生成就不在于金錢、地位或權利,而是在於幸福與快樂。他說,人生是一個時間的過程,不是叫你去擁有什麼,應該是感受什麼。

侯文咏在念醫學系的時候,一直在跟自己內心拉鋸戰,究竟要當作家對自己誠實好,還是當醫生符合所有人的期望和眼光好。對此,我覺得很有感觸,因為我也曾經那麼想要當作家,而且是中學接觸侯文咏、劉軒、張曼娟、吳淡如等作家的時候。(唉,光陰似箭,轉眼10年去了。)

36歲那年終於放棄了麻醉主治醫生的職位,因為他受不了了,兼做作家及教授的生涯讓他覺得對不起每個人,尤其對不起病人、作者和學生,因為無法全心全意對待每個對象。那種理性與感性的角色交戰,我完全明白。

還有,我聽了感受最深的是他說主治一名14歲癌症病人的故事,真的還差點流淚了。
故事是這樣的:這名病人讀者接受其他麻醉師的麻醉治療時,總是喊無效,但每每侯文咏帶著一班學生來看他時,他就什麼麻醉藥都有效,而且馬上會覺得不痛,令侯文咏漸漸陶醉在這種虛榮感。但是病人去世前,托姐姐在他走後私下轉交一包東西給他:竟是所有的麻醉藥!

他才明白,原來這病人一點麻醉藥也沒吃。正當他陶醉在自己的權威還有當醫生的“冷酷=專業”理念時,這名病人其實是用他的生命來成全侯文咏的虛榮心,結果侯文咏沒辦法在他臨終前見其最後一面,在得知真相後大哭了二三十分鐘。這故事很戲劇性吧,但我覺得他不是說騙話,因為他的聲音也低沉了。

然而,麻醉師的角色也讓他越來越接受不了,往往是那個讓小孩失去意識以動手術,卻永遠無法再醒來的人……

不知道為何,這些當醫生的經歷非常動人心,也許它就是與死亡太接近了,而侯文咏確實如他自己自嘲說的“溫文儒雅”,他平淡的語調卻略帶幽默的語氣,大部分時候把氣氛弄得輕鬆,但是我卻覺得非常沉重,因為這樣內心感性又充滿文學性的人,當醫生肯定很痛苦吧!

他說,5年裡大概送走接近500個癌症末期病人,但是每個病人臨終前向他聊起的心事,沒有一個是在乎金錢、權利或地位,而是在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譬如想參加女兒婚禮、想跟誰道歉,自己是不是好爸爸、想感謝誰、自己在別人眼中到底好不好之類的,相信他也因此而看開了,懂了。

他說,只要活在這世界上,能夠帶給別人一點點歡樂,那就是有活著的價值。我覺得很對,這種很抽象的東西可能平常聽起來都覺得是不可能的,但今晚真的覺得他是說真的。我一直覺得人生應該以感覺為主,我想他應該跟我一樣吧。

其實寫到這裡,我發現有點詞不達意,我要寫的共鳴可能是更多,但是我僅能以敘述的方式記錄,也許也就是說,我離作家的夢已經很遠了。

但是沒關係,至少我努力去感受所謂人生,我也懂得人生的幸福和快樂是什麼,因為我聽懂侯文咏說的故事。

Tuesday, November 16, 2010

意外驚喜

今天收到姐姐遞給我的包裹,心裏想著究竟是裏頭裝著什麽,豈料拿出來一看,是Westlife SAFE單曲也!

霎那,心情無比激動!(之前從eBay預購了一段日子,完全沒想到發行兩天就可以收到這從英國寄來的單曲,太驚喜了!)

於是,我拿起我的小單眼相機,拍幾張分享分享,哈哈!

小小布置一下,見笑了!


實物就長這個樣子囉!

很簡單的設計風格,也許反映出Westlife想要返璞歸真的心。

裏面有兩首曲子,Please Stay很動聽。

照片由Kevin McDaid拍攝,一種莫名的感動。

意外驚喜

今天收到姐姐遞給我的包裹,心裏想著究竟是裏頭裝著什麽,豈料拿出來一看,是Westlife SAFE單曲也!

霎那,心情無比激動!(之前從eBay預購了一段日子,完全沒想到發行兩天就可以收到這從英國寄來的單曲,太驚喜了!)

於是,我拿起我的小單眼相機,拍幾張分享分享,哈哈!

小小布置一下,見笑了!


實物就長這個樣子囉!

很簡單的設計風格,也許反映出Westlife想要返璞歸真的心。

裏面有兩首曲子,Please Stay很動聽。

照片由Kevin McDaid拍攝,一種莫名的感動。

Monday, November 8, 2010

可愛的老頭

閒來無事,截取了幾張Shane Filan的影片,愛咬手指的他,不經意流露一臉孩子氣,實在是憨厚的代名詞,可愛到爆!

當然,這只是個人喜好而已,哈哈哈!畢竟寫了太多遊記,有點悶到讀者了,來點輕鬆的娛樂也好嘛!

Gravity專輯即將推出,Westlife的宣傳行程也一波接一波地來,於是我又能欣賞他們更多的演出和訪談了,順便補補英語也好,呵呵。

這副天真的臉龐,令人想捏一把!

舒服地閉上眼,真是~~

思考一下,順便咬咬手指,可能有靈感。

旁若無人,繼續咬手指。

自我陶醉的老頭,一邊聽一遍笑,暗爽。


是不是很“古椎”啊?(又在自我陶醉中的小孩,筆)

可愛的老頭

閒來無事,截取了幾張Shane Filan的影片,愛咬手指的他,不經意流露一臉孩子氣,實在是憨厚的代名詞,可愛到爆!

當然,這只是個人喜好而已,哈哈哈!畢竟寫了太多遊記,有點悶到讀者了,來點輕鬆的娛樂也好嘛!

Gravity專輯即將推出,Westlife的宣傳行程也一波接一波地來,於是我又能欣賞他們更多的演出和訪談了,順便補補英語也好,呵呵。

這副天真的臉龐,令人想捏一把!

舒服地閉上眼,真是~~

思考一下,順便咬咬手指,可能有靈感。

旁若無人,繼續咬手指。

自我陶醉的老頭,一邊聽一遍笑,暗爽。


是不是很“古椎”啊?(又在自我陶醉中的小孩,筆)